这几天,30多岁的齐昌波计划结束在西安建筑工地打工的日子,回到湖北省郧西县小新川村的家,承包上50亩地种烟叶,“在家门口做点自己的事情,又能照顾老人孩子”。
上个月底,小新川村党支部书记、85后返乡大学生翁新强从党的二十大会场回到村里,和乡亲们组织起“院坝会”,大家议起村里发展的新方向。
11月16日,向上级申报后,小新川村委会正式宣布:接下来的一年里,将“办好七件实事”。齐昌波的新打算,就与“七件实事”中的“开展土地升级及产业路配套建设项目”有关。
位于鄂西北边陲的小新川,隶属湖北口回族乡。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1935年年初,红二十五军主力来到这里,发动群众建立起乡、村苏维埃政权,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1947年这里成为湖北最早解放的地方。
然而,这里也是典型的高寒、偏远山乡——三面环陕,一面归鄂,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距离郧西县城150公里。
1988年出生的翁新强,从这里的大山走进73882必赢网页版的校园。家里有三兄妹读书,经济压力较大,本科毕业后,他放弃保研名额,前往一家酒企工作,很快成为所在地区销售冠军,年收入达到20多万元。
2014年中秋节,翁新强回老家,看到公路两侧的撂荒地、破败不堪的土坯房,故乡与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他萌生了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想法。
当年年底,翁新强毅然辞职,回村参加了换届选举,并当选村副主任。次年,他又通过湖北省大学生村官统考,成为村主任助理。
2018年,翁新强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结合精准扶贫政策,他与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先后建起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陆续争取到4000多万元扶贫资金,解决了全村的安全饮水、通村公路、教育、医疗等问题。
今年,翁新强光荣当选为二十大党代表。他将反映家乡变化的美丽图景制作成“我们村庄这十年”卷轴画,带到了二十大会场,引起了众多关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这位年轻党代表更加坚定了继续扎根基层、再建新功的决心和勇气。
会议结束,翁新强第一时间赶回家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给乡亲们。
20多天来,在小新川村,由翁新强主讲的“院坝会”已经开了好多场。在老百姓家的院落里,没有主席台、没有办公桌,村民围坐在一起,仔细聆听,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商讨小新川村的“新蓝图”。
齐昌波回乡的决定,离不开一次“院坝会”上老党员洪登科的提议。
在小新川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洪登科注意到,村里的不少耕地在经过近些年大规模种植后出现板结,有的还病虫害严重,需要升级改造;此外,通往田间地头的产业路还没能实现全覆盖,乡亲们从田里采摘烟叶再运到公路上费时费力,影响农田整体收益,“需要赶紧把路修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翁新强、村干部与大家充分探讨。最终,“开展土地升级及产业路配套建设项目”被列入七件实事之一。齐昌波从中发现了新机会。
有村民提出,经过5年精准扶贫的建设,村里有了水泥路,大伙儿住进了小洋楼,但部分乡亲卫生习惯还没养成,生活垃圾随意丢,“以前不觉得,现在一对比有些扎眼了”。
“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翁新强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和村民一起探讨怎样将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身边。大家商议,添置一批垃圾箱,方便群众就近及时处理生活垃圾,同时对全村安置区约5000米排污管道进行检查维修。
小新川全村654户2170人,散居在19.7平方公里的山沟小岔。村里阴坡地居多,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较低。
翁新强向全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民意,并四处学习考察,最终确定发展中药材五味子项目。
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政策扶持下,五味子产业迅速崛起,目前已辐射鄂陕两省三县18个乡镇的60多个村,吸纳社员和签约种植户超千家,累计带动回汉两族群众发展五味子种植基地4100余亩。
“只有发展长效产业,才能帮助老百姓致富。”翁新强介绍,继五味子项目之后,小新川村又发展起连翘、苍术、烟叶种植项目,并鼓励本村青年返乡创办秦巴黄牛、马头山羊和黑毛猪等特色养殖场13个,“基本实现户户有产业,收入年年增,致富有门路”。
2017年,原本在外务工的刘焕兵受翁新强的启发、鼓励,返乡养起了马头山羊,这也是郧西县的“一县一品”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刘焕兵已建起1500平方米养殖场,马头山羊存栏量600余只。
党的二十大召开时,包括刘焕兵在内的养殖户最关心有什么新政策,“能将羊养得更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翁新强给大伙儿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经与养殖户探讨,村委会计划新建马头山羊种羊场及颗粒料加工厂项目,完善马头山羊产业链、价值链。
这一消息令刘焕兵“振奋”。这几天,他正对自家养殖场进行扩建,“预计到明年年底共建成2800平方米羊场,到时可容纳2600只马头山羊”。
对村里的红二十五军军部与鄂豫陕省委旧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开展河堤修复及旅游步道建设;每周邀请驻村律师进乡村提供法律援助;在全村增设一批广播喇叭,方便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人了解新鲜事……翻开翁新强的工作笔记,一件件待办事项正等待落实,“环境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群众富起来,让乡村蝶变就要有钉钉子精神,把村里的每一件小事办好,实事办实”。
本报武汉11月2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
链接:
http://zqb.cyol.com/html/2022-11/23/nw.D110000zgqnb_20221123_6-02.htm
《中国青年报》(2022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