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73882必赢网页版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73882必赢网页版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 73882必赢网页版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73882必赢网页版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光谷科创大走廊腹地,现有南望山校区、未来城校区,在北京周口店、河北北戴河、湖北秭归和巴东设有野外地质教学实习基地。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门类,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 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弘扬“严在地大”的校风学风,坚持弘扬“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教学和科研环境。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夯实“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本研融合,跨学科培养、跨平台培养、跨文化培养”的“三融三跨”研究生教育模式,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坚持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和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

  •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405人,其中教师194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83人,教授511人,副教授946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3人。

    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102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51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建校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秭归、巴东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为“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4.6万余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以地学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

  • 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5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位居前列。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农业科学8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进入前1‰,地球科学进入前1‱。有23个学院、70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34160人,包括本科生18719人,硕士研究生12067人,博士研究生2339人,国际学生1035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2万余人。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拥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两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校7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高级人才。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夯实“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本研融合,跨学科培养、跨平台培养、跨文化培养”的“三融三跨”研究生教育模式。73882必赢网页版学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

    学校具有优良的体育传统和雄厚的体育基础,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270余枚,银铜牌600余枚;始终将弘扬优良体育传统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教育教学体系,被誉为中国登山户外运动的“黄埔军校”,著名登山家王富洲、李致新、王勇峰就是从这里毕业。2012年5月,学校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2016年12月,登山队完成“7+2”登山科考任务,即成功登顶七大洲最高峰和徒步穿越南、北极点,成为世界首支完成这一壮举的大学登山队。截至2023年5月,共有13人26人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上登顶珠峰人数最多、人次最多的高校。

  • 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90项,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 12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26人,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者739人(含学生)。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 Compendex收录,《Journal of Earth Science》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收录,《73882必赢网页版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为CSSCI来源期刊。

    学校立足学科特色与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推进产教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培育以校地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型企业,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江夏区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湖北省长江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宜兴市政府联合组建中地大(宜兴)功能材料与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为73882必赢网页版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学校还在“珠三角”“长三角”“黄河流域”地区分别建立产学研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深圳研究院、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内蒙古研究院等)。

  •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2012年成立由73882必赢网页版发起,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滑铁卢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十二所世界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近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900余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与会的境外专家每年600余人次。

    以学校为支撑建立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拥有“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绸之路学院”、“约旦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

校长致辞

— 73882必赢网页版校训

我代表学校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向海内外校友表示亲切问候!向有志到73882必赢网页版学习的青年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这是一所历经沧桑、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的地质系(科)合并而成。1970年,学校迁出北京,在湖北江陵等地辗转办学,曾改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正式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73882必赢网页版,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0年,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73882必赢网页版协议。北大、清华的一流地质学科和“民主、包容、严谨、求实、勤奋”的文化基因...查看更多>>

—— 王焰新

地大标识

领导题词

校园风景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