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媒体地大  >  正文

【焦作日报】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记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郑德顺

发表时间:2024-09-12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本报记者 张 璐

“16年坚守,近1000场科普讲座,8000多个教学课时……”这一串数字背后是一位将课程从“高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把立德树人刻进骨子里的“痴狂”教师,他就是河南理工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郑德顺。

走进他的办公室,每一排书架上都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地质学的书籍和研究资料,井然有序中散发着浓烈的书香气息。他的办公桌上放大镜总在手边,是他每天的“好搭档”,他常常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岩石样本中的微小结构,每一块岩石都在向他诉说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爱学生、爱地质是他生命中的“氧气”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无论何时一定要站稳讲台。”每当郑德顺回忆起职业启蒙导师——国家教学名师、73882必赢网页版龚一鸣教授对他的教导,他都觉得非常亲切和自豪,因为他一直在用心践行着龚老师的教诲。

2008年6月,郑德顺入职河南理工大学。“当时对教学充满激情,刚入职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开始,但丝毫没有觉得有压力。”郑德顺笑着说,“我这个人脾气很倔,每一个案例、每一张图、每一页PPT都必须是我亲自挑选制作完成的。”

正是这份执拗,通宵做课件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有一次我晚上备课太追求完美,不知不觉就备课到5时30分。吃了个早餐,7时30分直接去教室上课,一站就是一上午……”郑德顺说,“现在想想都觉得我有点痴狂。”

一学期下来,郑德顺的课堂成了学生口中的典型,就连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打听他的课,想去旁听。为此,郑德顺还特意开了一门地质学选修课《中国自然美景及其地质成因》,这门课总是在选课系统一开放就被一抢而空。

“郑老师不仅课讲得好,还很注重实践教学,经常带我们去野外考察,在实地讲解地质学知识的同时教我们如何做人。”资环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王欣说。

“带学生去野外最操心,也是最有收获的。”郑德顺说。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他总是走在队伍前面,精神饱满地为大家讲解、示范。由于经常去野外,他的脚上全是茧子,他用行动感染着每一位学生。他的动力就是爱地质、爱学生,这种爱就像“氧气”,萦绕在郑德顺身边,与生命同在、用生命诠释。

“教育是一份良心活,大学老师不做科研,教学内容会非常空洞和滞后。”郑德顺说。他先后主持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在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将学科前沿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多年来,他的评教始终保持优良,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像他一样热情工作、真情奉献。

打造地学类课程思政标杆课程

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实践,郑德顺能称得上是河南高校中的先行者。早在2016年,他就开始积极探索,有意识地将科学家精神、人文素养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地质学基础》课程,后来该门课程获批首批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南省一流课程等。

经过多年精心打磨,郑德顺巧妙地用“五个融入”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将岩石成因、地球和生命演化等哲学思维融入思维体系;将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等融入思想价值体系;将地理、旅游、美术摄影和人文情怀等融入美学价值体系;将黄大年、汪品先等地学杰出人物事迹融入德育价值体系;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社会热点融入实践价值体系,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郑德顺教授的《地质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运用综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对课程进行创新性和挑战性改革,在全国地学类院校中是首创的地学类课程思政标杆课程。”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侯泉林说。

郑德顺对课程思政的研究不仅局限在本专业领域,还注重举一反三,旨在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操作、效果好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将哲学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在课程知识点中,达到育人效果。

近年来,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郑德顺还联合学校“名师天团”共同打造了通识课《世界观:自然·人类·社会》,获批首批河南省通识教育示范课程。

10余年深耕细作、笃行致远,取得了良好的课程建设效果,也收获了喜人的教书育人成效。郑德顺围绕主讲的《地质学基础》《中国自然美景及其地质成因》等课程先后主持河南省教研教改项目和质量工程近10项。

让课程“高冷的美丽”变成“火热的思考”

“中国自然美景很美,地质学知识很丰富,让更多的人了解地球、认识地球,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贡献力量。”郑德顺一直有这样的信念和目标。因此,除了讲好课程、做好科研,他还在公益科普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将地球奥秘传递到祖国各地、科普到每一位感兴趣的人心中,给祖国的花朵埋下兴趣的种子……

“郑老师非常重视地质知识科普,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不仅花心思、自掏腰包做好每次地质科普讲座,还会经常带领大中小学生到野外现场教学,实地感受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地学探秘协会会长、资环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宫佳欣说,“有一次,郑老师为小学生讲火山岩时,花费好长时间,细心地用巧克力、饼干和糖果等做成一个火山小模型,模拟火山喷发的过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孩子们喜爱,他们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

“无论天气状况是严寒或酷暑,不管日常工作有多繁忙,只要有单位联系郑德顺教授去科普教育,他就没有迟疑过,每次都是欣喜地答应,用满腔激情去讲解。”资环学院资勘系党支部书记孙凤余说。

作为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郑德顺还组建了河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地学探秘协会,每年他会带领团队结合科普对象的年龄和特点,运用不同的科普方式,面向校内外开展科普教育近1000场次。该协会先后被评为“中国煤炭学会科普教育社团”“河南省十佳社团”等。

除了科普讲座外,郑德顺还线上开设了《中国自然美景及其地质成因》课程,专门挑选精英教师组建了授课团队,精心选取了我国各种类型景观资源的经典自然美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美壮观的图片阐释不同类型自然美景的特色,并从地质学角度进行简单的成因解释。课程一经上线,获得了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关注,在线观看学习量达10万次,起到了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受众审美的作用。

郑德顺用爱、用真心、用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并把这种使命体现在了平凡、普通、细微的教书育人之中。他以“润物细无声”的榜样之光,在学校不断发散、传播、繁衍,激励更多青年教师追随光、成为光。

链接:用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焦作日报 (jzrb.com)

(原载《焦作日报》2024年9月12日)


最新动态
Baidu
sogou